3月17日上午,皖江之畔,由建投集團承建的池州長江公鐵大橋南岸4號主墩迎來新年首個節點。歷時約90個小時的連續施工,大橋4號主墩承臺首次混凝土澆筑順利完成,也是全橋首次進行主墩承臺澆筑混凝土,標志著池州大橋南岸率先轉入承臺施工,為后續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礎。
據悉,池州長江公鐵大橋4號主墩采用雙壁鋼套箱圍堰的施工工藝,在圍堰內展開承臺施工,承臺的平面尺寸為75.6m×47.6m,厚度為7.0m,共需使用鋼筋4100余噸,需澆筑混凝土約25600立方米,為確保承臺施工質量,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分兩次澆筑混凝土。本次澆筑為承臺首次澆筑混凝土,澆筑高度為3.5米,采用C45混凝土不間斷的進行澆筑施工。
承臺是承受主塔和主橋的荷載,并將荷載傳遞給樁基的重要受力結構。鋼筋焊接、安裝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承臺的混凝土結構強度和穩定性。為確保承臺這一重要的受力結構施工質量,參建各單位從兩方面狠抓鋼筋焊接安裝工作,嚴格控制鋼筋半成品出廠質量,安排專業人員對出廠鋼筋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為了快速將第一層承臺混凝土打掉,保證圍堰結構安全,施工單位安排兩支作業隊伍將承臺劃分為兩大區域,同步展開施工,并分別安排技術人員全程進行鋼筋連接質量監督檢查,確保鋼筋連接高質高效完成。
據施工單位池州長江公鐵大橋4號墩現場負責人介紹,此次澆筑的混凝土體量龐大,澆筑施工過程可能出現混凝土溫度急劇升高等技術難題,為此,各參建單位集思廣益,超前謀劃,“多管”齊下。一是措施詳細化,在施工前會同武漢理工大學對承臺溫控施工方案進行研究編制;二是布局提前化,在承臺施工過程中預埋冷卻水管,待混凝土澆注后,即可通過水管內循環流動的冷卻水對混凝土進行冷卻降溫;三是過程信息化,在承臺預先設置了溫控點,安裝測溫元件,在承臺冷卻階段,各溫控點將實時監測混凝土溫度,并將相關數據反饋至項目部信息化處理中心,項目部可以精準把控承臺整體溫度情況,隨時調整冷卻水管中水流速度,避免出現大體積混凝土因散熱不均產生質量問題。
本次4號墩承臺鋼筋安裝施工作業恰逢春節期間,為確保春節假期后快速掀起施工熱潮,項目施工單位超前謀劃、提前組織,在春節放假前便完成了施工資源的協調組織工作,春節假期結束后立即組織人員、機械、物資進場施工。本次4號主墩承臺首次順利澆筑,為新的一年池州長江公鐵大橋建設開了一個好頭,向完成汛期前墩身出水的既定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