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莆田市荔城區煥新顏。
老區蘇區,曾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如今,它們正在振興發展的道路上煥新顏、展新貌。
實現“市通動車、縣通高速、鎮通干線、村通客車”;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培育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茶葉、林竹、食用菌等鄉村特色產業活力十足……2024年,福建69個老區縣地區生產總值達4萬億元,是10年前的2.26倍,老區蘇區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放眼此關山,今朝更好看。如今的福建老區蘇區,紅色精神生生不息,發展動能源源不斷。
飲水思源
紅土地煥新顏
返鄉大學生劉曉泉創辦家庭農場,發展鴕鳥特色養殖;鄉村振興特派員張劍亮發揮所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建智慧果蔬基地;畬族姑娘鐘茶花將文創工作室開到了村里,帶動40多名姐妹在家門口就業……在上杭縣才溪鎮鄉村振興產業孵化中心,鄉村夢想家們正在追尋自己的星辰大海。
才溪,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個閃閃發亮的地名。作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這里享有“中央蘇區模范區、模范鄉”的贊譽。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三進才溪開展社會調查,寫下了彪炳史冊的《才溪鄉調查》。
從紅色歷史中走來的才溪,正在振興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作為探索共同富裕實現路徑的重要載體,才溪鎮鄉村振興產業孵化中心的愿景是“孵化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激活一片鄉村”。隨著基地日益壯大,一條黨群共富項目帶初具雛形,實現年產值1.1億元。
才溪共富實踐,是福建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一道縮影。
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福建有69個老區縣,其中36個原中央蘇區縣。在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受到區位條件、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群眾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仍存在較多短板。
飲水思源,勿忘老區。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福建省“十四五”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專項規劃》《關于新時代進一步推動福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修訂完善《福建省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條例》;閩西革命老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12個原中央蘇區縣,上海與三明、廣州與龍巖開展對口合作;全省38位省領導分別掛鉤38個鄉村振興重點縣及欠發達老區蘇區縣,安排32個經濟較發達縣對口協作,安排192個省直單位掛鉤幫扶……高位推動、政策疊加、精準施策,福建始終牢記囑托,帶著使命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全力推進新時代老區蘇區振興發展,不讓任何一個老區蘇區掉隊。
如今,福建老區蘇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民生保障和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建設,均取得長足發展。
看“異常艱苦,異常難忘”的壽寧縣下黨鄉,“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紅色旅游小鎮;看“中國扶貧第一村”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從“輸血式”就地扶貧到“換血式”搬遷扶貧,再到“造血式”產業扶貧,走出了一條“文化立村、旅游強村、產業富村、生態美村”的路子;看“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長汀縣,持續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其治理經驗及“升級版”成為全國典范……革命老區煥新顏,振興發展正當時。
攜手奮進
山海同舟共濟
這是一場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
在三明市三元區,來自泉州的“產業飛地”——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內,24家遠道而來的泉州企業已簽約入駐,項目總投資超60億元,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40億元;
在泉州市洛江區,來自三明的“科創飛地”——中國機械總院海西分院泉州創新中心落地一年來,已成功打造4個科技產業團隊,3個科創項目獲得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協同創新平臺資金支持。
三明與泉州的山海情緣,正是福建推進山海協作的一道縮影。
福建革命老區集中分布在龍巖、三明、南平等山區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沿海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早在20多年前,福建便開啟了山海協作創新實踐:把海邊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與山里的生態、資源、勞動力等稟賦有機結合,努力縮小山海差距。20多年來,福建不斷拓展山海協作的廣度與深度,持續推動山海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開展協作。
向海借力、向山聚力。老區蘇區在同舟共濟中跑出經濟社會發展加速度。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筑山海外聯內暢“大動脈”。全省基本建成“兩縱三橫”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率先實現全省鐵路環形閉合,高速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水平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車,直接通郵率和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達100%,山區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
公共資源共建共享,打造山海互利共贏“聯合體”。教育方面,26個縣(市、區)建立教育幫扶機制;創新方面,集中打造了高端藥物制劑、稀土功能材料、輕合金技術等一批山海協作創新中心;醫療方面,組建周寧縣醫院與醫大附一醫院等一批跨區域特色專科聯盟。
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拓展山海產業發展“新空間”。思明與武平,晉江與長汀,福清與連城,石獅與政和……一座座山海協作產業園落地生根,猶如一對對“雙子星”隔空閃耀。近年來,廈龍合作區、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南平海峽兩岸融合“雙碳”產業園、南平(福州)產業創新孵化中心等一批“產業飛地”和“科創飛地”拔地而起,為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山與海的交響,不止于省內。2022年,國家發改委印發《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確定龍巖與廣州、三明與上海建立對口合作關系。
去年底,廣州生物醫藥產業鏈主企業廣藥集團與福建福天食品公司,攜手共建的廣藥王老吉(永定)生產基地投產。從破土動工到正式投產,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作為王老吉目前生產線覆蓋產品品類、規格最廣的生產基地,該項目年產能約1600萬標箱,可帶動當地就業約100人。當“老區”與“灣區”走到一起,還將擦出更多火花。眼下,雙方正聚焦“中央要求、龍巖所需、廣州所能”,在基礎設施、產業合作、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干部交流等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全力以赴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進程。
力爭上游
勇立時代潮頭
最近,三明市三元區城東林場利用地方專項債資金,在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購得4張林業生物資產票據,總面值1951萬元,總成交價2007萬元,溢價率2.8%。
所謂的林業生物資產票據,是三明推出的林票升級版,當地習慣稱為“林票2.0”。
2019年,三明率先在老區沙縣探索林票運行模式,引導林農與地方國有林場合作經營,通過林權折資量化,制發林票。林票持有者每年可享受預分紅,到了林木采伐時,總收入扣除預分紅、投資成本、經營管理費和相應稅費后,算出凈利潤,再按照股比分紅。當然,林農也可以通過流轉交易、質押貸款提前變現。一張小小的林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林農變股東,推動資源增長、林權增益、林農增收。在此基礎上,當地又推出了升級后的“林票2.0”,通過優化產品設計,使之成為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可以在更廣泛的市場流通交易。
2023年,中辦、國辦印發的《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鼓勵探索林權資產折資量化的林票運行機制。這意味著,這項來自老區的改革創新上升為頂層設計,面向全國推廣。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又出臺若干措施,支持福建省等3個省份以及三明等3地,先行先試,引領帶動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新突破。
革命戰爭年代,老區蘇區紅旗不倒,干革命走前頭,抓生產爭上游;邁向新時代,老區蘇區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優良傳統,力爭上游,勇立潮頭,書寫高質量發展的紅色答卷。
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三明醫改、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林改等一批來自福建老區蘇區的典型經驗,成為全國深化改革的標桿。近年來,“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實踐基地”“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等一批國家級試點示范紛紛落地福建老區蘇區。
鄉村振興奮發有為。近日,福建新增閩南烏龍茶和福建大黃魚兩個國家級優勢產業集群。此前,福建已獲批創建武夷巖茶、珍稀食用菌、閩西蛋禽、“福九味”中藥材、肉雞等5個國家級優勢產業集群。這些孕育于老區蘇區的產業集群,正引領福建特色現代農業行穩致遠。
高質量發展盡顯擔當。2022年3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翻開了新時代閩西革命蘇區振興發展的新篇章。如今的龍巖老區,高質量發展支撐更有力、動能更強勁。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百強,所轄上杭縣在97個原中央蘇區縣中唯一連續三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培育形成有色金屬等千億級產業,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
責任編輯:趙睿
- 閩粵兩省簽訂新一輪汀江—韓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2025-05-29
- 當古老習俗遇見現代文旅 福建激活文化傳承新引擎2025-05-29
- 暴雨持續!福建山洪、地災預警齊發,這些地方注意防范2025-05-29
- 福建新增20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5-05-29
- 增長14.5%!福建省財政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2025-05-29
- “端午”假期福建預計發送鐵路旅客284萬人次2025-05-29
- 福建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實施2025-05-29
- 福建: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出題人”“閱卷人”2025-05-29
- 福建省出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05-29
- 福建省第八屆“正誼杯”古詩文大賽初賽圓滿落幕 各賽區亮點紛呈共賞八閩華章2025-05-28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首趟絲路海運“一箱制”海鐵聯運專列開行2025-05-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