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AⅤ无码AV高潮AV喷吹,最新高清无码专区,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紀念碑上刻著福建籍烈士名單

紀念碑上刻著福建籍烈士名單

廣西興安縣的福建籍湘江戰役烈士紀念碑

廣西興安縣的福建籍湘江戰役烈士紀念碑

海峽都市報記者 周德慶

關注理由 10月17日起,電視連續劇《絕命后衛師》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作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獻禮之作,該劇由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福建省委宣傳部等聯合攝制,全景式地再現了以閩西子弟為主體的紅五軍團紅三十四師,為掩護中央紅軍主力長征,浴血湘江、幾乎全軍犧牲的悲壯歷史事跡。

該劇一開播,就引起了我省乃至全國觀眾的共鳴和熱捧,不少觀眾邊看電視劇邊擦眼淚。日前,海都記者重訪紅三十四師的長征歷程,揭秘近6000名閩西子弟血灑湘江的歷史壯歌。

樸素閩西子弟 有著“硬脖子”勁頭

與以往的許多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不同,《絕命后衛師》中凸顯的更多是像“賴老石頭”父子、“木子李”、“林金堂三兄弟”等普通的紅軍戰士。他們都是閩西客家人(原來的閩西地區包括現在三明寧化、清流、明溪等地),說著一口客家話,參加紅軍前,有的是種地的農民、有的是木匠、有的是小商販。

該劇導演董亞春說,該劇把描寫刻畫的重點放在紅軍基層指揮員和普通士兵身上,他們的出身、經歷也許不同,但大多數都是農民子弟,沒有受過什么教育,但這些人能堅定不移地跟隨紅軍的腳步,憑借的是閩西子弟“硬脖子”的勁頭和“堅持到底不當逃兵”的樸素信念。

編劇錢林森說,劇中的很多人物、故事都是在采訪和搜集資料中,根據真實故事藝術加工而成的,“閩西的革命烈士名單中,就有像丘老丸子、賴老石頭等名字”。

2011年,省黨史研究室、省民政廳等單位,在廣西興安縣——當年湘江戰役主戰場上建了福建籍湘江戰役紅軍烈士紀念碑,碑上刻著有名有姓的在冊閩西烈士1114名,其中龍巖606名、三明508名。

“羅告化老、賴滿妹老、蔡南斗生、林李妹子……”海都記者從碑上刻著的烈士名單中,看到許多類似“賴老石頭”一樣的閩西子弟的名字。多數黨史專家認為,這些樸素的名字,多數從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走出,毅然參加紅軍,在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們用生命和鮮血保衛了紅軍主力和黨中央。

在紀念碑的背后有一段碑文寫道:“他們(福建籍兒女)中有上萬人在湘江戰役中英勇捐軀。特別是擔任全軍總后衛的、基本上由福建籍兒女組成的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近六千將士,為了掩護中央機關和大部隊行動,被圍阻在湘江東岸,經過浴血奮戰,最終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壯烈犧牲。”

寧死不當俘虜 師長絞斷自己腸子

據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介紹,紅三十四師是由閩西人民子弟兵逐步改編、組建起來的,全師約6000人,正式成立于1933年春,師、團干部大多數是原紅四軍調來的骨干和紅軍學校畢業的,整個部隊士氣旺盛、戰斗力較強,在紅軍長征前的“反圍剿”中,屢建戰功,長征開始后,該師擔任全軍的總后衛。

1934年11月月底到12月月初,這支英雄的紅軍部隊為了掩護紅軍主力順利突破湘江,在湘江東岸,與數倍于己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浴血奮戰。

“彈藥打光了,紅軍指戰員就用刺刀、槍托與沖上來的敵人拼殺,直殺得敵人尸橫遍野。我團1營有位福建籍的連長,在戰斗中身負重傷,腸子被敵人炮彈炸斷了,仍然帶領全連繼續戰斗。陣地上空鐵火橫飛,前沿工事被摧毀,山上的松樹燒得只剩下枝桿,紅軍部隊傷亡越來越大,但仍英勇堅守著陣地,繼續頑強地戰斗著。”紅三十四師師團級干部中唯一的幸存者、開國中將韓偉(時任紅100團團長),1986年回憶起這場驚天動地的血戰時,心情依舊久久不能平靜:為了不當俘虜,師長陳樹湘受傷后,用手從腹部傷口處絞斷了腸子,英勇犧牲,全師近6000名官兵絕大部分壯烈犧牲。

韓偉將軍是湖北黃陂人,1992年在北京病逝。彌留之際,他對兒子說:“湘江戰役,我帶出來的閩西子弟都犧牲了,我對不住他們和他們的親人……我活著不能和他們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們在一起。這樣我的心才能安寧。”

目前,韓偉將軍的骨灰安放在閩西革命烈士陵園,與紅三十四師犧牲的戰友們永遠長眠在一起。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精釀為媒,城韻生輝!佳信勞德巴赫精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