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AⅤ无码AV高潮AV喷吹,最新高清无码专区,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臺農夫婦點贊福州創業沃土:我們把種苗賣過了黃河

中新社福州4月14日電 題:臺農夫婦點贊福州創業沃土:“我們把種苗賣過了黃河”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一根來自福州的小小種苗,被一對臺灣農民夫婦推廣到黃河以北省市。近日,在兩岸媒體聚焦“臺農在福州”聯合采訪活動中,臺農張鎧鑛、鄭秀玉夫婦向中新社記者講述創業故事,為福州創業沃土點贊。

1996年,來自臺灣花蓮農家的張鎧鑛想“跳出農門”,一鼓作氣跨過海峽,來到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轉了行,從事不銹鋼水槽生產。在工作中,他和做紙箱業務的福州連江姑娘鄭秀玉情投意合,結為連理。

婚后一年(1997年),福州被列入國家首批“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對臺胞來榕從事農業投資敞開大門。與此同時,福州農產品因囿于種植技術和缺乏良品難以制霸市場,報章上出現諸如“今夏西瓜不走俏”的報道。

張鎧鑛感知到福州對臺農業合作的先行先試,又出身農家,熟悉臺灣精致農業,“沒道理不去拼一拼”。他和妻子鄭秀玉在連江縣丹陽鎮找了塊地,用臺灣嫁接育苗技術馴化新種。在對中新社記者回顧這段“試驗田”時期的苦中帶樂時,張鎧鑛和妻子不約而同笑了起來。

鄭秀玉印象最深的是,瓜民今年這里種完明年要換地方,一直在找瓜地,“完全是‘游牧民族’。”鄭秀玉說,丈夫帶來的臺灣嫁接育苗技術讓故鄉發生最大的變革就是瓜農通過嫁接苗解決連種問題,不必再“游牧”,“這一點我們確實自豪。”

然而連江靠海,季風是登門常客,“季風一來大棚就掀翻幾個”。最嚴重的一次,10個大棚全塌掉,種苗損失上百萬元(人民幣,下同)。一惱之下,張鎧鑛擲資千萬元修建起“造價和質量在臺灣可以列得進前五名”的鋼構大棚,“可以抗16級臺風”,面積達4000平方米。

鄭秀玉告訴記者,苗場在當地酷夏嚴冬農民農閑時育苗,“十分辛苦”。為了保證種苗安全,他們夫婦近20年來都在苗場過年,“早已把每一棵種苗當做自己的孩子”。

2013年,張鎧鑛夫婦把連江縣裕友種苗圃擴大規模,創立福州昌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瓜果蔬菜嫁接苗及實生苗種苗,連年引進近50個臺灣果蔬良種成功,成為福建有名的現代農業集約化育苗生產基地,每年產出種苗1800多萬株。

記者看到,在播種室,兩條滾筒式蔬菜花卉精量播種流水線替代手工播種,可以實現每小時播種1200盤。在嫁接車間,通過套管固定,優質的番茄種苗嫁接到抗青枯、黃枯、根腐的砧木上。“做過手術”的種苗在大棚養護15天后即可交給訂戶。

“我們把種苗賣過了黃河。”張鎧鑛興致勃勃地介紹說,種苗一般要求就近,避免折損,然而因為名聲在外,遠銷河南、江西、浙江等地。僅來自河南的一單番茄種苗訂單就高達200萬株。

張鎧鑛告訴記者,福州給予臺農農業投資以稅收、用地、科技引進等各項優惠政策,為他事業發展帶來活力。近年,他得到扶持,為大棚引入大陸方興未艾的農業物聯網技術,“即使人回臺灣,通過手機也可操控大棚的遮陽板、風機和水泵”。

而他的田間學校也規模擴大,累計輪訓400多名農戶,傳授臺灣最先進的栽培技術和嫁接技術,成為閩臺農業合作典范。(完)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華為Pura 80標準版7月將發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