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隊員在白洋墓群采集信息
陳菲菲與專家組成員交流
陳潔圓和同事進行田野調查
自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四普”)工作開展以來,洛江區普查隊員深入全區各個角落,對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詳細勘查與記錄。目前全區104處“三普”不可移動文物點實現百分百登記,“四普”登記新發現文物點線索40處,時間跨度從宋代到近現代,文物類型涵蓋五個大類,極大豐富了全區的文物種類和資源。
摸“家底”尋根脈 不負使命擔當
在“四普”工作過程中,洛江區普查隊員保持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嚴格遵循普查標準規范,小到一個石構件、一方殘碑都不放過,確保每一處文物點登記不遺漏,盡力還原每一個細節。
“80后”普查隊員陳菲菲深耕文博行業13年,作為隊伍中的業務骨干,她深入一線實地調查,核查文物資料。對“三普”文物點進行實地復核,是“四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地復核白洋墓群時,普查隊伍遇到了一個小插曲。“附近的村民說墓群經過回填,地表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但直覺告訴我,它依然有跡可循,我們不能放棄。”陳菲菲和其他隊員沒有輕信村民的口述,而是一起踏上艱難的尋找之路。通過咨詢“三普”隊員和村里的退休干部了解殘存信息,實地尋找文物點,他們最終在一處民居背后找到了墓門。“在看到唐磚的那一刻,我們內心的激動無以言表。”
在復查“三普”文物點的過程中,與原來數據不符的現象時有發生,普查隊員仔細地將新測量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我們的工作不是機械重復,而是切實地登記現狀。‘三普’有誤的地方也要如實反饋。”陳菲菲說。
秉持著這樣“不盲從、不放棄”的信念,普查隊員堅持“應查盡查、應保盡保”,洛江區順利完成了不可移動點的復核工作,實現104處“三普”文物點百分百登記。
腳步丈量土地 科技賦能普查
線索是發現新文物的關鍵。為了尋找文物點相關線索,洛江區文物普查隊員陳潔圓跑遍了市、區兩級圖書館和地方志研究室,查閱地方志、報刊中出現的不可移動文物訊息,初步形成新發現文物點線索清單。“這是一個長時間累積的過程,有時候看到一條很小的新聞線索,心里就馬上警覺,立即行動起來。”陳潔圓說。
在獲取新發現文物點訊息后,還要通過實地調查,才能真實掌握文物現狀,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在普查過程中,文物普查隊員深入田間地頭、河流沿岸、山體邊坡等各個角落,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對全區范圍內新發現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類文物進行排查,全力摸清文物資源“家底”。
普查數據的精準采集,離不開最新科技裝備的加持。陳潔圓運用無人機、RTK(實時動態差分定位技術)設備、數碼相機、北斗定位儀等專業設備,圍繞文物本體、附屬文物進行拍攝測量和定位,切實掌握文物的保護狀況、空間地理等基本信息,并實時錄入“四普”數據采集軟件。
提起調查中的跋山涉水,陳潔圓說:“我們親手觸摸的古跡,腳下丈量的土地,好似浩瀚宇宙中的星辰,在文物大地圖的長卷里閃耀著璀璨光輝。正是無數次歡樂與汗水的交織,才成就了今天的文物數字建檔、大地圖等實績,借用一句拉丁古諺:‘循此苦旅,以達天際。穿越逆境,直抵繁星。’”(東南早報融媒體記者 邱豐 通訊員 魏力 林俊明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洛江:建設“友好三區” 關愛新就業群體2025-02-25
- 泉州洛江:腳踏“風火輪”奮進新征程2022-02-21
- 泉州洛江:企業直報“直通車” 快解復工資金難2020-03-16
- 泉州洛江交警嚴查渣土車、貨車超限超載 半小時查處5部2018-10-18
- 泉州洛江區西環路預計年底完工 串聯旅游景點 形成綠色生態景觀帶2018-09-26
- 泉州洛江虹山鄉: 發展路子找對了 信心勝過黃金2018-09-18
- 泉州洛江:女子緩刑考驗期內再次參股賭場 被撤銷緩刑2018-07-06
- 泉州洛江首個派出所出入境窗口正式啟用2017-11-24
- 泉州洛江區瓶裝液化氣 6月起實行實名制銷售2017-05-31
- 泉州洛江暢通的道路突然砌墻封閉?市政部門回應2017-04-1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