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AⅤ无码AV高潮AV喷吹,最新高清无码专区,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廈門日報訊(記者 楊霞瑜 羅子泓 張江毅 通訊員 錢金生 沈藝煌)新冠疫情實行“乙類乙管”后的首個清明節,全面開放了現場祭掃,我市各個墓陵園持續迎來節前祭掃高峰。

昨日上午,在廈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倡議下,700多名自主擇業退役軍官及部分家屬來到廈門烈士陵園烈士墓前敬獻花圈和鮮花,追思革命先烈。

截至昨日下午5時許,薛嶺山陵園和安樂永久墓園共接待6.2萬人次,較前日人流量有所增加。記者走訪發現,今年的清明祭掃,墓陵園除了繼續倡導綠色、低碳祭掃外,還新添延長服務時間、提供接駁車、增設停車位等多項便民服務措施。

【現場】選擇代祭掃的少了 現場掃墓的多了

昨日上午10點,薛嶺山陵園周邊部分路段出現車輛緩行,交警、市場監管等部門在外圍進行疏導和保障。“同過去幾年相比,選擇代祭掃的市民少了,現場掃墓的多了。”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副總經理朱藝璇說,預計到清明節當天,單日入園人流量將突破3萬人次。

為迎接祭掃高峰,薛嶺山陵園一方面延長服務時間、增設服務窗口——從3月18日至4月9日,上班時間提前1小時,從上午8點到下午5點;另一方面,陵園進門處搭建了臨時便民房,向祭掃市民贈送菊花,并提供免費茶水、休息座位、應急醫療等服務。

位于同安區的安樂永久墓園,今年增設200個停車位,現共有1500個停車位。同時,考慮到祭掃市民需提著祭品,園區特別提供免費接駁車服務。

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在便民服務帳篷里,我們為早起的祭掃市民免費提供咸粥,并準備了晴雨傘。”安樂永久墓園副總經理陳加蘭告訴記者,3月初已有市民陸續前來現場祭掃,提前1個月掃墓,這是往年不曾出現過的情況。

【故事】

緬懷先烈

退役軍官連續15年自發祭掃烈士墓

“集合!列隊!”昨日上午近10時,主持人的口令聲響起,與會人員在紀念碑前的空地上迅速排成10排方陣。退役軍官志愿服務大隊的代表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全體隊員默哀致敬。他們還瞻仰了烈士陵園和烈士墓,并在烈士墓前獻花紀念。

據了解,2009年以來,廈門自主擇業退役軍官已經連續15年自發組織清明祭掃活動。每年的烈士陵園清明祭掃活動,廈門的退役軍官們都積極主動參加,不少身在外地的退役軍官接到通知后也會趕來參加活動。

退役軍官志愿服務大隊大隊長時松生說:“我們是烈士的后代,到烈士墓前緬懷追思革命先烈,這不僅是一個儀式,更是我們淬煉黨性修養、明辨前行方向、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過程。我們將繼續堅定理想信念,傳承革命精神,發揚軍人本色,以實際行動表達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

花寄哀思

她為母親帶來精心挑選的康乃馨

“我們來看你啦!”薛嶺山陵園內,年過八旬的老霍將帶來的鮮花一枝枝剪好,輕輕插在妻子的墓地前——每年一次的掃墓,雷打不動,老霍和女兒霍女士已堅持了三十多年。

“我的媽媽是廈門人,爸爸是上海人。兩人大學畢業之后,被分配到寧波工作,在寧波相識相知相愛。”霍女士說。20世紀80年代,母親因身體不好,想要落葉歸根,他們便舉家搬遷到廈門。遺憾的是,來廈不久后,母親就因交通事故去世了。往后這些年,她都和爸爸一起來看望媽媽。

插在墓地上的花,是霍女士精心挑選的,里頭有“母親之花”康乃馨,還有各種顏色的小雛菊。“媽媽不僅會說閩南話,還學會了上海話、寧波話……”霍女士說,在她心中,媽媽一直是年輕時善良聰明的樣子。

長毋相忘

八旬阿婆每年從莆田來廈為老伴掃墓

“又一年清明節了。”在安樂永久墓園,今年82歲的陳阿婆提著小花籃,緩慢地一步一步走上臺階,找到老伴的墓地后,她看著照片默默地發呆。

陳阿婆說,她的老伴在2015年離世,此后每一年清明節,只要條件允許,居住在老家莆田的她,都會和家人從老家趕回廈門掃墓。

“親自到現場祭掃,親手用抹布擦去墓碑上的灰土,才覺得心安。”陳阿婆感慨道,現在的生活很好,兒子和兒媳婦也都很孝順。清明節前到老伴的墳前放上鮮花,以表哀思,她想守住這份堅持。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考生注意!福建這些高考志愿今起填報→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