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牒千秋史,家族萬世根。
6月30日,海峽兩岸首屆六月六曬(賽)譜交流會在武平百家大院舉行。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常務理事周書文,臺北家譜中心主任潘慧玲,縣委常委、縣海聯會會長汪洋,縣政府副縣長賴東武,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專家,兩岸各姓氏家族宗親代表等近200人參加活動。
受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會長俞杰的委托,周書文代表海峽兩岸六月六曬(賽)譜交流會大陸主辦方向蒞臨本次活動的兩岸嘉賓和各姓氏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說,福建地處祖國東南沿海,是中華民族各姓氏傳承與播遷的重要中轉站,是臺灣宗親和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的重要祖籍地。深入挖掘整理兩岸姓氏資源,展示兩岸同根同源的中華文化,對于增進家國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強閩臺尋根文化宣傳和學術研究,使族譜文化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更大作用。
汪洋致開幕詞并宣布海峽兩岸首屆六月六曬(賽)譜交流會開幕。他說,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每一本族譜,都是兩岸血脈相連的生動見證,每一個姓氏背后,都蘊藏著割舍不斷的親情紐帶。希望海峽兩岸同胞以譜為橋,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共同挖掘和傳承家族的優秀文化基因,也希望借助這個平臺,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在文化、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未來。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常務理事周書文說:“曬譜是中國姓氏傳統繼承下來的一種傳統文化,通過曬譜讓族人更加了解祖德中公,以便代代相傳。同時,也讓遷出祖地的宗親回來尋根謁祖。大陸與臺灣都保留了這種習俗,兩岸同根同源,從族譜上就能找到相同的祖宗,表明兩岸百姓是真正的一家親。希望今后海峽兩岸百姓之間能夠更多地開展賽譜對譜活動,多多地懇親交流,為兩岸融合發展做出貢獻。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或譜牒,是記載同宗共祖血緣集團的世系人物和事跡等的歷史圖籍,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是中國傳統的“曬譜日”,曬譜不僅可以讓家譜吹風透氣,不變質不損壞,還能更深地讓后人勿忘先祖,更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
此次曬(賽)譜交流會,評審委員會從族譜的完整性、文化內涵等維度進行綜合評審,最終璜溪雷氏宗譜、平遠濟南林氏族譜、何氏宗譜、周氏族譜、漳州楊氏、湖北宜昌徐氏宗譜(臺灣)分別獲得最佳歷史傳承獎、最佳古籍傳承獎、最佳編排體例獎、最佳新編修族譜獎、最佳文化價值獎、最佳兩岸溯源價值獎。
“在客家祖地武平辦這種展出,把全省的百家姓的族譜放在百家姓最集中的中山鎮來展示,我認為這個意義特別大。如果我們把這個做好了,對于整個中華民族族譜文化的弘揚發展和今后中國各個家族寫好家譜、做好家族的傳承,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蔡幹豪表示。
臺胞邱女士說道:“我原來只是在臺北家譜中心做服務,因為在尋譜的過程中看到有很多人遇到了很多困難,我也遇到過一些困難,通過自己的例子,覺得應該來大陸走一趟。我的祖先可能因為環境,只好離開家鄉到外地去打拼,也許從事的都是勞力的工作,沒有什么文化,也沒有留下特別的記錄,可就是因為那一串地址,所以我們找到了。‘知道我們是誰,我的祖先從哪里來’這件事情對我們很重要。”
期間,還進行了兩岸數字化尋根尋親系統性工程發布儀式和兩岸數字化尋根尋親系統化討論。
據悉,當前武平已建設形成以定光佛祖廟為核心,中山百家姓古鎮文化交流區、梁野山文藝創作體驗區、文博園定光文化展示區為一體的“一心三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同時也正聚力將百家大院打造成兩岸同胞尋根的溯源地和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承載體。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海峽服務窗(2025年7月1日)2025-07-01
- 兩岸人士重慶參訪抗戰遺跡:以史為鑒、面向未來2025-07-01
- 大圣信俗連兩岸 交流往來情誼濃2025-07-01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