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廣大青年銘記嘉庚精神、守憶精神力量、傳承僑領擔當,6月29日,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情系兩岸,紅旅筑魂”實踐隊走進集美學村,以實地參觀溯源、拍攝錄制存真、主題沙龍共探等形式,解碼嘉庚精神內涵,深刻感悟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光輝事跡,汲取新時代奮進力量,共筑美好未來。
陳嘉庚紀念館:在歷史長河中追尋赤子初心
實踐隊走進陳嘉庚紀念館進行深入學習。展館內,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封封手書信件、一幀幀影像畫面,訴說著歷史的記憶:青年時期遠渡南洋艱苦創業的身影;壯年時期傾資興學、建設集美學村的堅定面容;抗戰時期奔走呼號、組織華僑支援祖國的慷慨激昂......實踐隊成員們駐足凝視,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陳嘉庚先生這位“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傳奇人生。
圖為實踐隊在陳嘉庚紀念館前合照 謝智穎/攝
主題沙龍:在青年對話中傳承精神火炬
由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信息與機電工程系機電與高數教研室黨支部書記程鈴鈁老師主持的“財富×信仰=永恒”主題沙龍在陳嘉庚紀念館開啟。實踐隊成員們踴躍發言,分享自身感悟,探討新時代青年如何傳承嘉庚精神。沙龍現場氣氛熱烈,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實踐隊成員們對嘉庚精神的理解更進了一層。
圖為實踐隊在進行主題沙龍探討 謝智穎/攝
鰲園走廊:在石刻長廊中鐫刻歲月記憶
懷著對嘉庚精神的崇高敬意,實踐隊成員們轉赴鰲園——這座凝聚著陳嘉庚先生畢生愛國情懷的紀念圣地。走進鰲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達50米的鏤雕門廊浮雕,58幅栩栩如生的青石鏤雕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每一幅都像一頁歷史教科書,串聯起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璀璨篇章,讓實踐隊成員觸摸到了中華文化的根脈。
圖為鰲園入口門廊浮雕 謝智穎/攝
陳嘉庚墓:在肅穆青冢前追思赤子忠魂
移步至鰲園深處,實踐隊來到集美解放紀念碑前,繼續追尋陳嘉庚先生的精神足跡。隊員們駐足良久,在靜默中與歷史對話,追憶陳嘉庚先生為國家獨立、民族統一奔走呼號的崢嶸歲月。實踐隊成員們紛紛表示,先生一生踐行“國家至上”的信念,這種赤子情懷正是青年要傳承的精神火炬。和煦的海風將先生"愛國愛鄉、重教興學"的精神吹進每位成員的心田。
集美解放紀念碑:在豐碑矗立處傳承革命薪火
抬頭仰望,紀念碑巍然矗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更顯莊嚴肅穆。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信息與機電工程系機電與高數教研室黨支部書記程鈴鈁老師和宣傳委員兼紀檢委員吳金華老師帶領隊員們整齊列隊,神情莊重,懷著崇敬之情,面向碑體,緬懷先賢,讓歷史的厚重與青春的朝氣在此刻交融。這座由陳嘉庚先生親自設計、高28米的豐碑象征著中國共產黨建黨至新中國成立的28周年歷程,其正面碑名由毛澤東主席題寫,陳嘉庚先生親手撰寫并手書了紀念碑背面的碑文,字里行間承載著無可替代且意義深遠的歷史價值。
圖為實踐隊在集美解放紀念碑前拍攝 張學遠/攝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情系兩岸,紅旅筑魂”實踐隊隊員通過實地探訪、沉浸學習與互動交流,將嘉庚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將“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的嘉庚精神轉化為投身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實際行動,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通訊員 賴巧玲 黃惠真 程鈴鈁 吳金華 謝智穎 張學遠)
責任編輯:趙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